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.bmp 

 

 

小兔來介紹書櫃的新成員了
我們的緣分始於花蓮的凱風卡瑪兒童書店

小兔一直很喜歡也很期待看到各類書籍中(包括童書、繪本、和大人的書)能夠正視多元社會的存在
過去主流家庭觀是,小孩要有父母,這對父母都是第一次結婚,住在同一個屋簷下
從這樣的角色設定去延伸出各種家庭故事

這樣的理想當然很好
但是小兔認為要尊重多元文化第一步就是不能否認多元的存在
有些夫妻感情很穩定,可是不能住在一起,可能其中一人在地球的另一端工作或經商
或者是他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,只是不同時段,一人醒著時另一個總是睡著

有些家長因為工作的需求,必須把小孩託給爺爺奶奶或姑姑舅舅
這是現代的常態
小兔希望能這「常態」在書本中的存在感能像在社會中的存在感一樣高

有人曾經問過我「為什麼要讓這種『常態』反覆曝光?如果孩子不知道,他們就會繼續往主流價值努力...」
或者是「妳所謂的『常態」是不得已的情況,如果能得已,家長又何嘗願意離婚?又怎麼會把孩子託給別人?」

John Prater.jpg小兔不一定能直接回答這些問題
但就像小兔之前介紹 Again 的時候所說
要學會尊重不同的價值和文化之前,一定要先瞭解不同的價值、體認文化的多元
現在家庭組成的方式很多
家庭溫暖、充滿愛比成員之間的婚配關係重要多了

這本書,顧名思義,說的是一個離婚的家庭
就像封面那溫柔可是朦朧的插畫筆觸
故事內文也有些溫柔而朦朧的元素:爸爸愛我、媽媽也愛我,只是他們不能住在一起了
這些元素都是小兔翻開書頁前就可以預測得到的
不過,其中一頁
小女孩問媽媽:我長大以後會不會也像妳一樣結婚,然後離婚?
就是這一頁,就是這個問題,贏得了小兔的心
作者沒有回答
但我想這解釋了「為什麼要讓這種『常態』反覆曝光?如果孩子不知道,他們就會繼續往主流價值努力...」、「妳所謂的『常態」是不得已的情況,如果能得已,家長又何嘗願意離婚?又怎麼會把孩子託給別人?」
許多感情的問題、人際關係的問題,並不一定有答案,不一定有解法,有時候我們必須接受,並尊重別人的決定。我喜歡這坦誠的作者

相較於《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》全書都有一種淡淡的疑惑與感傷,《你來了  我們就變成一家人》則是洋溢著幸福

 

 

這本書則是描述沒有血緣的親子也可以共享家庭的溫暖。
這本書的步調很快
就像食譜一樣,先加水,再開火,就好了!
先下定決心領養孩子,到社會局申請,抱回小孩子,疼他愛她,就好了!
沒有疙瘩!

文字明快之外
插圖也很妙,這家人的貓幾乎每一頁都出現
除了寶寶剛抱回來的時候,那一頁在嬰兒房,貓咪立入禁止哦
爸爸媽媽的頭髮也一直都毛毛燥燥蓬蓬的
有一股興奮中透著忙亂的感覺

 

看看別人的心得

【繪本筆記】《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》
親子共讀 怎麼辦?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

其實這篇讀書心得,有點譴責父母的感覺。這篇文章裡提到「看到這樣的故事內容,真是為小女孩感到不捨;爸媽離異的事實,讓她似乎在霎時之間被迫「成長」......想想:大人痛快分手,為再次回復自由的單身生活而暗自竊喜之際,是否曾想過,孩子其實承擔了你們分手的苦楚,他們都是被迫而無奈的接受這分沉重的創傷啊!」
其實小兔並不能完全認同,因為我覺得如果兩個人處不來,勉強為了孩子而囚禁在同一個屋簷下,其實孩子也痛苦。這是主流價值的迷思,好像孩子一定要爸爸媽媽維持婚姻關係才幸福,不不不,實質的關係與相愛比婚配關係重要多了。

親子共讀: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
這一篇小兔比較能認同,尤其是作者說「因為問題被掀開來談論之後,那分神秘不可碰觸的感覺也許會慢慢淡化。」小兔一直相信當我們恐懼去討論某一件事的時候,這件事會帶給我們更大的恐懼。

 

小兔的讀書心得

P1050739.JPG 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妮小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