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教育很重要,但我們知不知道怎麼辦教育效果最好?
這節目分為兩集,主持人深入幾所辦學成效最卓越的機構,這幾間學校不管是在各項評鑑與調查都名列前茅,希望透過觀察可以學習最好的辦學理念。
第一集:芬蘭
全世界都公認最好的教育體制在芬蘭,這裡每間學校都很成功、所有老師都受過完整的訓練,而小朋友在七歲以後才開始接受教育。
每個人都能受教,每個學童都很重要。我們可以從芬蘭學到什麼?
如果要邊聽節目邊看譯文,請點:
我在倫敦,身旁是倫敦國會大廈與繁華喧鬧的倫敦市中心,在我身處的古老石造建築裡,小朋友一群一群玩各種活動,有些踢足球、有些玩板球。這是西敏寺學校,從十四世紀初便
「大部分的學生都覺得上學很無聊,你呢?」
「不會啊!完全不會,自從我來這所學校上課後,眼界都開了,我發現原來我有很多機會,如果沒有來這所學校上課,我永遠都不曉得自己有機會作這麼多事情」
「你為什麼覺得教育很重要」
「教育讓我知道我將來可以作什麼,讓我有機會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」
若執政者希望能消弭貧窮、降低疾病的威脅、甚至減少宗教極端份子的歧見,他們的確應該從教育著手。這兩週內,在BBC的節目中,我們會探討全球最好的教育能帶來什麼,這一集,我要先離開倫敦這所優秀的學校,將眼光放到優秀的教育體制,前往芬蘭。
想到北歐的教育,大家都知道北歐的小朋友七歲以後才開始上小學,但芬蘭的小寶寶九個月之後就可以去托兒所,因為媽媽要返回職場。在托兒所裡,小朋友不上課,他們學著玩遊戲。我現在來到一間托兒所,這裡有老師,小朋友看起來很開心,在我身旁的是Leila,她在芬蘭政府工作,負責學齡前教育。
「請告訴我們,你們希望小朋友從托兒所畢業後,可以學到什麼?」
托兒所主任Leila說:「我們希望小朋友都能獨立、能崇拜自己」
「崇拜自己?」
「對,這很重要,影響每一件事,他們要覺得自己很棒」
「你的意思是,小朋友要知道自己的價值」
「沒錯」
「我想全世界的人都有點搞不懂,我知道芬蘭的教育辦得很好,可是辦得很晚,小朋友七歲才上學,七歲才開始學習不會太晚嗎?」
「的確,看起來是太慢了,但我們覺得最適合小朋友學習的方式是透過遊戲,這裡小朋友也學著用紙筆作勞作」
「不過在全世界其他國家,小朋友受正規教育的年紀愈來愈早,有些媽媽甚至在孕期便開始零歲教育」
「的確是這樣,您說的沒錯」
在托兒所裡,六歲的小朋友一起唱歌,他們會用五種語言唱兩隻老虎,芬蘭特別重視語言教育。而我身旁的這位媽媽,她有兩個兒子,很滿意托兒所的教學。
Leila說:「你要還不到七歲的小孩子,在教室乖乖坐上一天是很困難的,在托兒所裡,小朋友學著玩遊戲,消耗他們的體力,我覺得這樣很好。」
「芬蘭的小朋友七歲才上小學,就要立刻開始學認字,但他們學得很快」
「學得超快,一般小學在八月中開學,到聖誕節的時候,98%的小朋友都可以開始閱讀了」
「哇,這真是嚇人」
「嗯....一方面是,另一方面不是,或許是芬蘭語比英語簡單所以他們學得比較快,但同時,小朋友都急著想學,因為他們期待上小學期待了那麼久」
「還有另外一點,我們外國人比較無法理解的是,這裡大部分的學校,喔,應該說,所有的學校,規格都是一樣的」
「平等是芬蘭的原則,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收到平等的待遇,沒有人被忽略,我想在國內這是普遍一致的認同。」
因為教育者有這般的熱情,我身旁的男士才能笑得這麼開心,這位先生在五十年前推動了芬蘭的教育改革,他於1970年代擔任芬蘭的教育部長,是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,也是現今芬蘭教育之父。
「芬蘭是個很小的國家,我認為孩子都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」
「所以您不認為小朋友裡面有比較會讀書和比較不會讀書的」
「不,這種想法對孩子不好,對國家經濟也不好」
「我的教育理念就是,要每一個芬蘭人都受教育,每個人都有教養」
現在我要特別提出一點,聽眾可能會覺得,芬蘭政府砸了大錢才能把教育搞的這麼好。但您可就錯了,OECD的數據顯示,芬蘭花在教育的錢比全球平均高一些,但沒有高出太多,但比美國低很多。所以辦學成功不在於花多少錢,而在於怎麼花錢。
接下來我要採訪一個16歲的男孩 Auzi Siriana ,他正要開始上芬蘭語的課。這間學校和其他芬蘭學校一樣,有四百個7-16歲的學生,學生都住在學校附近,走路上下學。
「你自己也在美國加州上過課,所以你有機會比較兩地的教育方式,你覺得呢?」
「我覺得這裡的教育比較好,我可以講芬蘭語也可以講英語,老師很棒,我愛這裡的老師,他們像朋友一樣,雖然在美國也是,不過芬蘭的老師都知道自己在講什麼,他們是人,不是神。」
「所以我喜歡這裡的學校」
「那當你發現芬蘭的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,你會不會很驚訝?」
「有點,不過芬蘭和美國也不是真的差很多」
「我等一下要訪問Anna Kookman ,她是你的芬蘭語老師對吧」
「嗯」
(嘰嘰咕咕一陣芬蘭語)
「妳剛剛跟他們講什麼?」
「要公布學期成績了」
「不過學生看起來一點也不緊張」
「對啊,他們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這學期的表現」
「我剛剛採訪你班上的學生 Auzi 他說這裡的老師向朋友不像神」
「的確,我們可以當朋友,不過還保持老師的權威」
「我想知道你們的教育體制如何運作,老師可以自己決定教學的方法,對嗎?」
「對啊,我們有課程規劃,不過每個老師還是可以決定教學的方式,這比較自由,教學方法也比較有創意」
「據說當老師是芬蘭大學畢業生最熱門的行業」
「嗯....應徵的人很多」
「你當初申請這份工作的時候有多少對手」
「三十個吧」
「什麼?三十取一,那你一定很傑出」
「謝謝」「雖然大學畢業生找其他工作可能收入更高,不過很多人真的比較想要當老師」
芬蘭的確有些老師認為薪水太低,他們的待遇和美國老師差不多,但芬蘭老師很受尊敬。我接下來要去較貧窮的地區,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芬蘭教育的成功。我來到赫爾辛基都區,在我身旁的是 Arita Heinener 。她管理的這所學校有大約兩百個學生。
「我們知道這區的所得比全國要低,可不可以幫我們簡介一下這區的情況?」
「15%的家長是外國移民、另外有12%的家長待業中」
「那你們用什麼方法來面對這些問題?」
「我們會聯絡家長、也和社工合作」
「外國人最感驚訝的是,芬蘭沒有一間爛學校,這怎麼可能?」
「這大概是因為我們認識所有的家長、所有的學生,譬如說,有兩個七歲的學生,他們每天逃學、一直打架、還會偷錢」
「我們覺得很無助、他們的父母也很無助,後來就和社工擬出一個專案,讓他們也過正常的生活」
「兩三個月後他們就每天來學校,也變得比較乖了」
「只花了兩個月嗎?這太厲害了」
「但這過程中我們會強迫小朋友,我們也會給家長一些意見」
「可以描述地更具體一點嗎?」
「我們會告訴家長,幾點該讓小朋友睡覺,小朋友要吃什麼,小朋友的作息該如何安排,如何讓小朋友守秩序,我們用和緩但嚴格的方式來要求他們。」
「讓我最驚訝的是,父母並沒有說『干你屁事?』」
「沒錯,我想,在小朋友念托兒所的時候,家長就學會如何在芬蘭的教育體系中信任老師、信任社工」
「家長很信任妳」
「沒錯」
我現在要前往赫爾辛基北方的師範大學 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,芬蘭還算是不受全球化影響太深的國家,這裡比較冷、比較傳統,如果小朋友在街上穿了外套卻沒戴手套,行人會跟家長說:「你為什麼沒幫孩子戴手套?你怎麼沒幫孩子保暖?」所以芬蘭有些社會價值,是其他國家學不來的。
另外,芬蘭和其他國家對師資的要求不同,在這裡,不管是小學老師還是高中老師,都必須有碩士學歷,那最快也要在大學裡待上五年。
我要採訪五位準老師(譯註:嘰嘰喳喳,認不得每個人的聲音,先跳過)
「我的工作不是要挑選最優秀的學生,讓他們來帶領國家發展,我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過滿意、愉快的生活」
「所以我把眼光放在個人層級,而非國家層級」
最後一段節目,我要檢視,接受良好教育的芬蘭學子,離開校園之後表現如何。我來到Nokia的總部,這是一棟又大又摩登的建築物。我要採訪的是Oli Holstron,他是Nokia研發中心的人資部主任。研發中心是個很有趣的部門,有800多個員工在一起思考,五年後十年後的世界會變成怎樣,Nokia要如何符合未來的需求等等。
「我想知道,在這個需要創意、跳脫框架的產業裡頭,你如何評鑑芬蘭的教育?」
「我覺得芬蘭的教育還不錯,可以符合各項要求,不過不夠有創意」
「你覺得哪一個國家的教育最有創意?」
「我個人大概會選美國的矽谷,和我們的產業比較相近」
「為什麼?矽谷的學生都在做什麼?」
「恩....如果我有機會過去的話」
「你搞不好會去成立一所大學」
「哈哈,會哦」「我想這和每個人養成的環境有關,看他們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,芬蘭是個很誠實的國家,但芬蘭人多半比較害羞,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,大家可以多接受新觀念,不要依賴既有的思考模式,那我想會愈來愈好」
「講到創意,我想芬蘭有位很有名的作曲家Sebelius,你可以在Nokia手機上播Sebelius的作品嗎?」
「當然可以,我想很多芬蘭人的手機鈴聲都是用Sebelius的曲子」
「哦,那我們來聽聽看」
「很嚴肅的曲子」
「因為他在描寫一個嚴肅的年代,20世紀初俄國讓芬蘭倍感壓力」
「這也表示了,芬蘭人創造力很強」
「當然,當時勢需要的時候,芬蘭人創造力很強」
我的芬蘭之行證明了,若執政者相信教育能改善社會,他們可以為社會貢獻許多。芬蘭的教育或許夠完美,這裡的老師坦承,他們為資優生所做的努力還不夠,特別資優的學生在這裡沒有發揮的空間,他們的理念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。所以下週,我要採訪兩間全是就最頂尖的學校,這兩間學校挑選最好的學生,讓他們接受全球最好的教育,栽培為菁英。
這節目分為兩集,主持人深入幾所辦學成效最卓越的機構,這幾間學校不管是在各項評鑑與調查都名列前茅,希望透過觀察可以學習最好的辦學理念。
第一集:芬蘭
全世界都公認最好的教育體制在芬蘭,這裡每間學校都很成功、所有老師都受過完整的訓練,而小朋友在七歲以後才開始接受教育。
每個人都能受教,每個學童都很重要。我們可以從芬蘭學到什麼?
如果要邊聽節目邊看譯文,請點:
我在倫敦,身旁是倫敦國會大廈與繁華喧鬧的倫敦市中心,在我身處的古老石造建築裡,小朋友一群一群玩各種活動,有些踢足球、有些玩板球。這是西敏寺學校,從十四世紀初便
「大部分的學生都覺得上學很無聊,你呢?」
「不會啊!完全不會,自從我來這所學校上課後,眼界都開了,我發現原來我有很多機會,如果沒有來這所學校上課,我永遠都不曉得自己有機會作這麼多事情」
「你為什麼覺得教育很重要」
「教育讓我知道我將來可以作什麼,讓我有機會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」
若執政者希望能消弭貧窮、降低疾病的威脅、甚至減少宗教極端份子的歧見,他們的確應該從教育著手。這兩週內,在BBC的節目中,我們會探討全球最好的教育能帶來什麼,這一集,我要先離開倫敦這所優秀的學校,將眼光放到優秀的教育體制,前往芬蘭。
想到北歐的教育,大家都知道北歐的小朋友七歲以後才開始上小學,但芬蘭的小寶寶九個月之後就可以去托兒所,因為媽媽要返回職場。在托兒所裡,小朋友不上課,他們學著玩遊戲。我現在來到一間托兒所,這裡有老師,小朋友看起來很開心,在我身旁的是Leila,她在芬蘭政府工作,負責學齡前教育。
「請告訴我們,你們希望小朋友從托兒所畢業後,可以學到什麼?」
托兒所主任Leila說:「我們希望小朋友都能獨立、能崇拜自己」
「崇拜自己?」
「對,這很重要,影響每一件事,他們要覺得自己很棒」
「你的意思是,小朋友要知道自己的價值」
「沒錯」
「我想全世界的人都有點搞不懂,我知道芬蘭的教育辦得很好,可是辦得很晚,小朋友七歲才上學,七歲才開始學習不會太晚嗎?」
「的確,看起來是太慢了,但我們覺得最適合小朋友學習的方式是透過遊戲,這裡小朋友也學著用紙筆作勞作」
「不過在全世界其他國家,小朋友受正規教育的年紀愈來愈早,有些媽媽甚至在孕期便開始零歲教育」
「的確是這樣,您說的沒錯」
在托兒所裡,六歲的小朋友一起唱歌,他們會用五種語言唱兩隻老虎,芬蘭特別重視語言教育。而我身旁的這位媽媽,她有兩個兒子,很滿意托兒所的教學。
Leila說:「你要還不到七歲的小孩子,在教室乖乖坐上一天是很困難的,在托兒所裡,小朋友學著玩遊戲,消耗他們的體力,我覺得這樣很好。」
「芬蘭的小朋友七歲才上小學,就要立刻開始學認字,但他們學得很快」
「學得超快,一般小學在八月中開學,到聖誕節的時候,98%的小朋友都可以開始閱讀了」
「哇,這真是嚇人」
「嗯....一方面是,另一方面不是,或許是芬蘭語比英語簡單所以他們學得比較快,但同時,小朋友都急著想學,因為他們期待上小學期待了那麼久」
「還有另外一點,我們外國人比較無法理解的是,這裡大部分的學校,喔,應該說,所有的學校,規格都是一樣的」
「平等是芬蘭的原則,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收到平等的待遇,沒有人被忽略,我想在國內這是普遍一致的認同。」
因為教育者有這般的熱情,我身旁的男士才能笑得這麼開心,這位先生在五十年前推動了芬蘭的教育改革,他於1970年代擔任芬蘭的教育部長,是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,也是現今芬蘭教育之父。
「芬蘭是個很小的國家,我認為孩子都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」
「所以您不認為小朋友裡面有比較會讀書和比較不會讀書的」
「不,這種想法對孩子不好,對國家經濟也不好」
「我的教育理念就是,要每一個芬蘭人都受教育,每個人都有教養」
現在我要特別提出一點,聽眾可能會覺得,芬蘭政府砸了大錢才能把教育搞的這麼好。但您可就錯了,OECD的數據顯示,芬蘭花在教育的錢比全球平均高一些,但沒有高出太多,但比美國低很多。所以辦學成功不在於花多少錢,而在於怎麼花錢。
接下來我要採訪一個16歲的男孩 Auzi Siriana ,他正要開始上芬蘭語的課。這間學校和其他芬蘭學校一樣,有四百個7-16歲的學生,學生都住在學校附近,走路上下學。
「你自己也在美國加州上過課,所以你有機會比較兩地的教育方式,你覺得呢?」
「我覺得這裡的教育比較好,我可以講芬蘭語也可以講英語,老師很棒,我愛這裡的老師,他們像朋友一樣,雖然在美國也是,不過芬蘭的老師都知道自己在講什麼,他們是人,不是神。」
「所以我喜歡這裡的學校」
「那當你發現芬蘭的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,你會不會很驚訝?」
「有點,不過芬蘭和美國也不是真的差很多」
「我等一下要訪問Anna Kookman ,她是你的芬蘭語老師對吧」
「嗯」
(嘰嘰咕咕一陣芬蘭語)
「妳剛剛跟他們講什麼?」
「要公布學期成績了」
「不過學生看起來一點也不緊張」
「對啊,他們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這學期的表現」
「我剛剛採訪你班上的學生 Auzi 他說這裡的老師向朋友不像神」
「的確,我們可以當朋友,不過還保持老師的權威」
「我想知道你們的教育體制如何運作,老師可以自己決定教學的方法,對嗎?」
「對啊,我們有課程規劃,不過每個老師還是可以決定教學的方式,這比較自由,教學方法也比較有創意」
「據說當老師是芬蘭大學畢業生最熱門的行業」
「嗯....應徵的人很多」
「你當初申請這份工作的時候有多少對手」
「三十個吧」
「什麼?三十取一,那你一定很傑出」
「謝謝」「雖然大學畢業生找其他工作可能收入更高,不過很多人真的比較想要當老師」
芬蘭的確有些老師認為薪水太低,他們的待遇和美國老師差不多,但芬蘭老師很受尊敬。我接下來要去較貧窮的地區,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芬蘭教育的成功。我來到赫爾辛基都區,在我身旁的是 Arita Heinener 。她管理的這所學校有大約兩百個學生。
「我們知道這區的所得比全國要低,可不可以幫我們簡介一下這區的情況?」
「15%的家長是外國移民、另外有12%的家長待業中」
「那你們用什麼方法來面對這些問題?」
「我們會聯絡家長、也和社工合作」
「外國人最感驚訝的是,芬蘭沒有一間爛學校,這怎麼可能?」
「這大概是因為我們認識所有的家長、所有的學生,譬如說,有兩個七歲的學生,他們每天逃學、一直打架、還會偷錢」
「我們覺得很無助、他們的父母也很無助,後來就和社工擬出一個專案,讓他們也過正常的生活」
「兩三個月後他們就每天來學校,也變得比較乖了」
「只花了兩個月嗎?這太厲害了」
「但這過程中我們會強迫小朋友,我們也會給家長一些意見」
「可以描述地更具體一點嗎?」
「我們會告訴家長,幾點該讓小朋友睡覺,小朋友要吃什麼,小朋友的作息該如何安排,如何讓小朋友守秩序,我們用和緩但嚴格的方式來要求他們。」
「讓我最驚訝的是,父母並沒有說『干你屁事?』」
「沒錯,我想,在小朋友念托兒所的時候,家長就學會如何在芬蘭的教育體系中信任老師、信任社工」
「家長很信任妳」
「沒錯」
我現在要前往赫爾辛基北方的師範大學 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,芬蘭還算是不受全球化影響太深的國家,這裡比較冷、比較傳統,如果小朋友在街上穿了外套卻沒戴手套,行人會跟家長說:「你為什麼沒幫孩子戴手套?你怎麼沒幫孩子保暖?」所以芬蘭有些社會價值,是其他國家學不來的。
另外,芬蘭和其他國家對師資的要求不同,在這裡,不管是小學老師還是高中老師,都必須有碩士學歷,那最快也要在大學裡待上五年。
我要採訪五位準老師(譯註:嘰嘰喳喳,認不得每個人的聲音,先跳過)
「我的工作不是要挑選最優秀的學生,讓他們來帶領國家發展,我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過滿意、愉快的生活」
「所以我把眼光放在個人層級,而非國家層級」
最後一段節目,我要檢視,接受良好教育的芬蘭學子,離開校園之後表現如何。我來到Nokia的總部,這是一棟又大又摩登的建築物。我要採訪的是Oli Holstron,他是Nokia研發中心的人資部主任。研發中心是個很有趣的部門,有800多個員工在一起思考,五年後十年後的世界會變成怎樣,Nokia要如何符合未來的需求等等。
「我想知道,在這個需要創意、跳脫框架的產業裡頭,你如何評鑑芬蘭的教育?」
「我覺得芬蘭的教育還不錯,可以符合各項要求,不過不夠有創意」
「你覺得哪一個國家的教育最有創意?」
「我個人大概會選美國的矽谷,和我們的產業比較相近」
「為什麼?矽谷的學生都在做什麼?」
「恩....如果我有機會過去的話」
「你搞不好會去成立一所大學」
「哈哈,會哦」「我想這和每個人養成的環境有關,看他們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,芬蘭是個很誠實的國家,但芬蘭人多半比較害羞,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,大家可以多接受新觀念,不要依賴既有的思考模式,那我想會愈來愈好」
「講到創意,我想芬蘭有位很有名的作曲家Sebelius,你可以在Nokia手機上播Sebelius的作品嗎?」
「當然可以,我想很多芬蘭人的手機鈴聲都是用Sebelius的曲子」
「哦,那我們來聽聽看」
「很嚴肅的曲子」
「因為他在描寫一個嚴肅的年代,20世紀初俄國讓芬蘭倍感壓力」
「這也表示了,芬蘭人創造力很強」
「當然,當時勢需要的時候,芬蘭人創造力很強」
我的芬蘭之行證明了,若執政者相信教育能改善社會,他們可以為社會貢獻許多。芬蘭的教育或許夠完美,這裡的老師坦承,他們為資優生所做的努力還不夠,特別資優的學生在這裡沒有發揮的空間,他們的理念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。所以下週,我要採訪兩間全是就最頂尖的學校,這兩間學校挑選最好的學生,讓他們接受全球最好的教育,栽培為菁英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